古丝路上新,中国两处千年遗址首次面向公众开放

  发布时间:2025-08-06 07:42:08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5月1日,新疆鄯善县吐峪沟石窟、甘肃省敦煌市悬泉置遗址两处千年古丝路遗迹经考古发掘后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河流水声潺潺,峡谷两侧陡峭的赤色山崖上,上百个石窟群密密镶嵌。“在吐 。

5月1日,古丝国两新疆鄯善县吐峪沟石窟、新中甘肃省敦煌市悬泉置遗址两处千年古丝路遗迹经考古发掘后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处千次面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年遗

河流水声潺潺,址首众开峡谷两侧陡峭的古丝国两赤色山崖上,上百个石窟群密密镶嵌。新中“在吐峪沟石窟斑驳的处千次面壁画前驻足,好像能感受到千年前的年遗岁月,很震撼!址首众开”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古丝国两游客王思雨说。

新疆鄯善县吐峪沟景区一角(2024年10月6日摄,新中无人机照片)。处千次面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位于古丝绸之路中道与北道交汇地带的年遗吐峪沟石窟是一处大型石窟寺院遗址群,始建于公元5世纪前后,址首众开现存157座洞窟、3座地面寺院和9座佛塔,出土了大量汉文、回鹘文、粟特文、摩尼文等多语种佛经手稿,以及户籍、赋税、土地、借贷契约等世俗文书。

近年来,中国累计投资超过7700万元人民币,用于吐峪沟石窟的保护、修缮和加固。吐鲁番市文物局文保科副科长刘怡说,目前向公众开放的5个洞窟及沟东区北部石窟寺,洞窟形制、年代和壁画风格各异,集中展示出吐峪沟石窟艺术精华。为更好保护石窟遗址,景区实行实名预约制度和单日限流政策,每日限量300张门票,在旅游旺季将视情况启动应急参观机制。

2025年4月29日拍摄的敦煌悬泉置遗址景区。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悬泉置遗址的开放突出融合性和互动性。该遗址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处经系统考古发掘的丝绸之路古代驿站遗址。2014年,悬泉置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遗址点之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吐峪沟向东700余公里,即可抵达敦煌。现代化高速公路旁,一座按照悬泉置1:1比例复原的汉代驿站建筑群拔地而起,黄土夯筑、街巷纵横。沿街深入,一处名为“悬泉膳堂”的驿亭敞开大门,为旅人奉上食水与栖憩之地。

“我们希望游客只需迈出一步,就能从现代‘踏入’千年前的丝路世界。”甘肃丝路邮驿(悬泉置)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永耀说。

敦煌市悬泉置遗址保护所所长武进文介绍,悬泉置遗址通过木栈道勾勒出汉代驿站的空间布局,结合围栏保护、全天候监控与巡护措施,在保障遗址安全的同时,提升游客体验。

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放,越来越多的古迹在兼顾保护的前提下向公众展示。除此次开放的两处遗址外,新疆吐鲁番胜金口石窟、雅尔湖石窟也已于4月5日首次对外开放,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预计今年内开馆。

“‘丝路热’正在全球范围内盛起。希望通过更多遗址的开放,构建体系化、可视化丝路图景,进一步促进中外对丝绸之路文化的理解与交流。”甘肃省文物局局长仇健表示。

  • Tag:

相关文章

  • 红木产业艰难求生:原材料枯竭、创新乏力-

    木工师傅谭顺安骨节突出的手掌,轻轻落在方桌上竖着摆放的条形木块上,五指并拢,朝外拨了拨,然后捏住一头抬起来,弯下腰,斜着的眼睛将目光汇聚成一条线,瞄向木头直挺挺的边角。 “看到好木头
    2025-08-06
  • 广东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3万亿元

    ze: 14px; line-height: 28px;">本报广州1月23日电 记者贺林平、姜晓丹)记者23日在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获悉:广东省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3.57万亿元、同比增
    2025-08-06
  • 财政部下达增发2023年国债第二批项目预算5646亿元

    ze: 14px; line-height: 28px;">光明日报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鲁元珍29日从财政部获悉,近日,根据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确定的第二批项目清单,财政部下达第二批国债资金预
    2025-08-06
  • 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ze: 14px; line-height: 28px;">光明日报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温源)国家外汇管理局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继续保持在合理均衡区间,跨境投资
    2025-08-06
  • 红斑马木打造的新中式实木家具美到极致

    红斑马木打造的新中式实木家具美到极致红斑马木家具选材于阔叶树种,由于多生长于热带地广人稀地区,所有的树木基本上没有经过人工修剪,使得它们加工成材后,枝叶部位留下的是自然生长的痕迹。在制成家具时,更能充
    2025-08-06
  • 国家大型风电基地310万千瓦风电项目在内蒙古投产

    ze: 14px; line-height: 28px;">《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1日 第 12 版)本报呼和浩特12月20日电 记者吴勇、翟钦奇)18日,作为“十四五”时期国家第一批大
    2025-08-06

最新评论